勇于攀登,喜結碩果
——紅外熱像技術對中藥保健品效果評估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廣東省中醫藥局于2010年2月2日上午在華南師范大學,組織并主持了由華南師范大學與湖北鄂州生物醫藥研究所合作完成的“紅外熱像技術在中醫藥保健品對人體影響及效果評估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的科技成果鑒定。
鑒定會的專家來自中西醫結合、中醫臨床、中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光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專家們一致認為:“該項目首次利用紅外熱像技術對中藥保健品進行效果評估,初步證明了紅外熱像是一種適用與中醫的研究技術,能客觀反映中藥保健功效的特色與優勢。該項目遵循中醫學注重從整體聯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運動變化的角度對圖像特征選擇、時間控制以及‘散點圖—回歸線’法計算相對有效率等方面進行創新性研究。開展隨機對照試驗,通過紅外熱像技術顯示了生生膠囊、生安膠囊、生益膠囊(批準文號分別為國食健字G20040476、G20041102、G20041489,湖北海音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生產)等3種分別具有免疫調節、改善睡眠、輔助降血脂功能的純中藥保健食品的保健效果以及中藥復方所具有的整體調節優勢。初步顯示人體紅外熱像與氣象因素密切相關以及中藥保健食品在不良氣象條件下對人體功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該項目提供資料齊全,項目設計合理,方法先進,數據可信,結論可靠,達到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希望該技術能盡快應用于中國臨床證候研究。”
這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是紅外熱像技術發展為能顯示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有臨床實用價值的中醫適用評價性硬指標(客觀量化指標)的探索。由于現有的評價技術和方法并不能充分體現中醫藥的優勢和特色,對中醫藥的有效應用和廣泛推廣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嚴重阻礙其生存和發展。因此本項目的成功對中醫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使人們對中藥“治未病”實際使用效果的認識具體化、清晰化,加深對其保健作用與意義的理解。為今后開展其他“治未病”措施與方法的紅外熱像評估,中醫體質或證候的客觀化研究,以及“天人相應”的客觀化研究奠定基礎。該項目按中醫特點對紅外熱像技術進行的應用研究為國內首創,是今后利用其他高新技術從更多角度開發中醫適用技術的有益提示。
該項目從2005年開始,歷時4年多才完成。項目的研究成果,凝聚了研究團隊集體的智慧和心血,同時也是課題合作單位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充分體現。華南師范大學光子中醫學實驗室在劉頌豪院士帶領下不斷探索傳統中醫藥與現代光電技術相結合的道路,經過多年的建設,于2009年獲批為國家中醫藥局“中醫藥與光子技術實驗室”三級實驗室。湖北海音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合法合情合理,真心真藥真品”為宗旨,承傳中華民族傳統中醫中藥文化,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純中藥保健食品,其為本項目研究所提供的中藥保健品均是依據《黃帝內經》平衡理論研制而成的專利產品,為本項目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證。